从1949年到1978年的将近三十年间,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大的提髙。这是由于人们误把“一大、二公、三纯”的平均主义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这个角度看,邓小平理论着眼于
A. “怎样建设中国共产党”
B. “什么是社会主义”
C. 学习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D. “怎样管好中国共产党”
1958年,郭沫若发表文章指出:“我要坦白地说,我是敬仰毛泽东同志的。我这不是盲目的个人崇拜,我是同样反对盲目崇拜的人。所谓盲目的个人崇拜是所崇拜的对象并不是真正代表真理的个人。”这一说法
A. 未能阻止社会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B. 有效遏制了当时的“左”倾错误
C. 肯定了当时民众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D. 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
1927年8月初,毛泽东起草的《湘南暴动大纲》提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定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表明
A. 新的革命道路已经失败
B.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正在形成
C. 中共已抛弃城市中心论
D. 湖南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典范
下面孙中山的思想主张中,关注普通民众生活,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的是
A. 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B.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
C.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D.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孙中山认为,中国“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其得出这样结论的依据是
A. 西方文化制度均优于中国
B. 君主观念在中国已失去土壤
C. 淸政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
D. 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
孙中山认为:“将来世界上总有和平之望,总有大同之日,但前提是‘要先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
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表明
A. 三民主义与儒学大同观相同
B. 孙中山发展了儒家的大同观
C. 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D. 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