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四大类别: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改善性四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A. 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 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D. 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钦?”这反映出当时
A. 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 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
C. “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D. 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当时
A. 汉员比例上升实现了满汉平等
B. 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
C. 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
D. 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
明朝中央的正式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审判专属刑部,大理寺专管复核,两者都须接受都察院的监督。凡遇有重大或疑难案件,三个部门组成“三法司”,进行三司会审,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反映出明朝
A. 司法权力由皇帝直接控制
B.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C. 司法制度开始向近代转型
D.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 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 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 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外交文书)。淳熙年间,范至能使北,宋孝宗命令他当面向金主口奏一事,遭到宰相坚决反对。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孝宗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这表明当时
A. 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规制
B. 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 中央政府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 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