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狂悖乖缪,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另立褒贬”的说法符合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特征。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故答案为A。黄宗羲的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排除BC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12年10月20日,史量才正式接办《申报》,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申报》社会影响迅速扩大。他以高薪挖来深谙编辑技能的陈景韩,善于经营的张竹平,一大批作家,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巴金等,都成了该报的重要撰稿人。为了采集翔实的新闻,在国内遍设记者,同时在国外的伦敦、华盛顿等地设立特约通讯员。史量才认识到商业广告是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1913年开始,新建广告推广科,《申报》是我国最早采用广告分类的报纸。1918年史量才不惜巨资建成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馆大楼,其报馆房间百余间,宽敞明亮。1918年后三次更新设备,使《申报》的技术设备处于世界一流水准。《申报》在反对独裁、帝制、复辟的斗争中,在宣传新文化的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痛感国土沦丧,内战连结,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十分不满,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思想日趋激进,政治态度更加鲜明,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最大转折。《申报》在他的主持下,成为抗日进步力量的喉舌。

——摘编自鲍计国《史量才对〈申报〉的改革及其思想价值》等

(1)根据材料,概括史量才发展《申报》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史量才的历史贡献。

 

查看答案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82年4月里根政府制定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首次提出了“低烈度战争”理论。美国希望在第三世界进行有选择的军事干预行动,并以政治、经济、外交、心理等各种手段展开一场全面战争,防止地区冲突扩大,抵制苏联的扩张。归纳起来,其措施主要包括:与盟友合作,采取措施支持那些独立与稳定受到苏联及苏联支持的代理人成胁的国家,如对萨尔瓦多及菲律宾政府的支持;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持抵抗运动,长期支持阿富汗以及尼加拉瓜境内的抵抗组织;反对恐怖主义,打击毒品贸易,针对利比亚等国对美国发动的袭击,里根政府成立了反恐机构,采取了防御性及主动性的反恐措施;在部分“低烈度战争”中直接使用美国的军事力量,美国参与黎巴嫩的维和行动以及武装入侵格林纳达是其典型代表。与此同时,美国与苏联在世界多个热点地区展开了争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摘编自刘长新《里根政府“低烈度战争”理论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里根政府“低烈度战争”理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低烈度战争”理论的影响》

 

查看答案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文帝慎于用法,主张用法当正,以禁暴导善,他即位后即对刑法进行改革,以进一步完善封建法制。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五月,下诏废除诽谤妖言之罪。诏中有“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之语,又说百姓说错了话就以为“诽谤”,都不可取,今后不必处治。与此同时,又下诏废除一人有罪株连全家的法令。文帝十三年还下令以笞刑、徒刑、死刑取代三种肉刑(黥、劓、刖)。他说,现在有三种肉刑,而奸不止,这是未尽训导之过;而用了肉刑,造成终身残废,这不是为民父母之意。尽管事实上仍有受刑致残致死者,但无论如何,文帝对原来的肉刑有所减轻是无疑的。这个时期许多官吏断狱从轻,但责大指,不求细苛,所以有“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之说。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刑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文帝刑法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作用不仅仅是让人们知道以前的人,以前的事情,还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分析,让人类避免更多愚蠢的行为、愚蠢的想法。人类学家提出了“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其基本观点是: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适应能力对个人和民族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当时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仍享有许多特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让•博丹(1530—1596)认为,国家主权即“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掌握主权的统治者在时间任期上不受限制,“绝对地和完全地”掌控整个国家和人民,拥有绝对的权力去制订法律、对外宣战与媾和。荷兰人格老秀斯(1583—1642)发展和完善了博丹的理论,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对外是不受任何权力限制的独立权,奠定了国家主权内外统一的法理基础。他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彼此均受制于国际法的最高规范——“普遍至高的正义原则”。国家从事战争的主权行为必须符合自然法和正义原则,出于“自卫、恢复自己的财产和处罚”,根本目的是解除敌方危害别人的力量,维持世界和平。

——摘编自赵建文《关于国家主权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论演进》等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的问题日益突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及一些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民族国家在申请加入或想得到援助、贷款时,就不得不接受其强制性的有时甚至是苛刻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民族国家将部分主权移交了出去。面对急于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动辄以阻碍资金和技术的流入为要挟,迫使东道国政府为其在当地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创造便利。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本质上是知识经济,当前新的有生命力的技术大多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掌握,发达国家权力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权力越来越小。技术侵略、技术殖民、技术霸权等政治欺压现象也会相应而生,使强势国家有机会压榨、胁迫弱势国家,限制和削弱弱势国家的主权。在理论上,一些西方学者甚至提出了国家主权过时论,对发展中国家维护主权、反对霸权的立场横加干涉和无理指责。

——摘编自戴轶《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矛盾析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博丹和格老秀斯国家主权观的异同,并从其所处时代发展主题的角度,分别指出两人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主权带来的挑战与冲击的表现,并简单谈谈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对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