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 )
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 “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致良知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伦理道德规范 D.“天人感应”学说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A. 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 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 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 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