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材料三:“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的主张。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应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2)材料二该故事的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3)阅读材料三,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政协委员李汉秋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1)“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2)“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3)董仲舒。有一定的合理性。“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在今天,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吸收其精华内容,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分析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思想上的统一对政治上的积极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从材料“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可以分析我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注意把握“忠、孝”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起的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主张的提出者。对于儒家传统道德理念的认识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对于我国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所起的作用,另一个方面还要认识到其毕竟产生在封建时代,其内涵不能照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B.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D.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查看答案

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B. 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查看答案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加强君主专制

C. 完善法律机制

D.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查看答案

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 墨家学说

B. 法家学说

C. 黄老之学

D. 大一统思想

 

查看答案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B. 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

D.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