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世卿世禄制
D. 科举制
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其意图是
A. 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
B. 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
C. 废除贵族血缘政治
D. 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材料三:“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的主张。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应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2)材料二该故事的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3)阅读材料三,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政协委员李汉秋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B.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D.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