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底,苏俄向英、法、德三国的工人呼吁:“上述各国工人定会了解他们现在所担负的使人类摆脱战祸及其恶果的任务,定会以多方面无比坚决果敢的行动,帮助人们把和平事业以及使被剥削劳动群众摆脱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的事业有成效地进行到底。”苏俄此举的目的是
A. 推动主要参战国工人的反战运动
B. 显示苏俄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
C. 希望各国举行不割地不赔款谈判
D. 鼓舞欧洲各国人民的解放斗争
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反映出作者
A. 擅长创作荒诞主义文学作品
B. 抨击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 关注社会并深入剖析现实
D. 强调反封建专制的理想
1775年前后,潘恩的《常识》在200多万人口的北美卖出了50多万册。该书的观点认为:国王不但多余,而且有害。《常识》的畅销可看出
A. 美国联邦宪法深入人心
B. 共和思想在美国有较大影响
C. 松散的邦联是民心所向
D. 潘恩领导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伯明翰位于英国国家运河网络的枢纽中心,其运河加起来比威尼斯的还长,运河被用来运输大宗物资。19世纪中期后,运河运输衰落。其衰落的原因是
A. 新的交通工具改善了运输条件
B. 大量殖民地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
C. 英国国内工业品产量逐渐下降
D. 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了世界
“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毕阿斯把人的好行为归于上帝。他还说过:“挣钱的工作最使人快乐。”他认为只有人们富裕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这反映了他
A. 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B. 以大量的财富支持城邦
C. 以人为中心关注世界
D. 要求人民听从上帝的安排
1984年,邓小平对港澳观礼团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这一精神的贯彻
A. 加强了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
B. 有助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D. 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