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请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说明“修昔底德陷阱”是否可以避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例证一:我认为“修昔底德陷阱”可以避免。虽然“修昔底德陷阱”曾被世界近现代史反复验证,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世界历史上相继发生了英西海战、英荷战争、英法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深刻的历史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大国之间的核均势等因素使得当今世界更加包容,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互补性和依赖性,美、俄、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也对争霸战争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各种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多边外交机制的发展,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解决方案。如欧盟作为当今最大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不仅促进了成员国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也为大国间建立合作互信关系提供了借鉴。我们相信只要大国间增强政治互信,加强合作,完善协商与危机管控机制,就能形成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例证二:我认为“修昔底德陷阱”难以完全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曾被世界近现代史反复验证,近代以来,英国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而成为海上殖民帝国,德国不满于老牌帝国的殖民霸权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30多年的冷战,这些都说明国家利益的冲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影响使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难以停止。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等因素也会减小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但大国强权政治、宗教冲突、领土争端、恐怖主义等因素导致局部战争不断,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危机和巴以冲突的背后都隐含着大国博弈的痕迹。因此,一旦某个大国为了争夺或维护世界霸权,很可能会成为战争的挑起者,“修昔底德陷阱”也就难以完全避免。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昔底德陷阱”的认识与理解知识点,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及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 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本题属于观点评述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态度,此部分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即肯定(同意)还是否定(不同意),诸如,我认为“修昔底德陷阱”可以避免。或者,我认为“修昔底德陷阱”难以完全避免等均可;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史实可以围绕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展开;第三,要有总结性的、点评性的结论,以升华所持观点。 附评分标准:   论 证   一等 (10-12分)   ①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 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 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5-9分)   ① 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② 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评论角度单一。 ③ 逻辑清晰,表述清楚   三等 (0-4分)   ① 观点不明确,偏离主题 ②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评论角度不准确。 ③ 缺少论证,逻辑关系不清。 ④ 特别说明:如答“不能避免”但史实列举正确,最高只能得4分。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修昔底德·“修昔底德陷阱”;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概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争霸·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当今政治格局·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概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哲学的新方法不仅在科学中彰显威力,而且也被积极引进到科学之外的社会问题的研究中,乃至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汉金斯指出,启蒙运动的新批判精神怀疑一切未经论证的东西,事实上,这种精神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之前,就已经在文学中出现了,但是却得到迅速成长的自然哲学的支持。自然哲学进步的途径,就是自然哲学家使用牛顿的方法,去完成牛顿的研究计划。于是,启蒙运动的科学就是“牛顿的科学”,其哲学就是“牛顿主义”。

——摘编自程智强《科学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

清王朝虽被推翻,但专制主义幽灵仍在国中游荡,不管是袁世凯的称帝还是“革命”者的集权行为都说明,专制主义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陈独秀等深感“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新文化运动,就是向中国人灌输现代公民意识,帮助国人摆脱专制主义束缚,为实现真正民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王铁群《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牛顿主义”的核心含义,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A. 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 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 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

D. 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

 

查看答案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的海峡条款,与二战后美国提出的过境船舶和飞机享有国际海峡无害自由通过权相一致。这一现象反映了

A. 美国强权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

B. 全球化时代的利益共识

C. 两极格局之下弱势苏联的妥协

D. 美国对国际和平的维护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

A. 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

B. 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C. 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

D. 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查看答案

法学家西塞罗曾说:“法必须合乎自然和上帝的意志”;法学家乌尔披亚努斯也说:“法是关于人事和神事的知识”。二者对“法”的界定都

A. 蕴含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B. 受到了宗教理念的影响

C. 渗透着法律至上的原则

D. 体现出自然权利的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