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意在
A. 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B. 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 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 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下表是根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的近代翻译外国著作情况,此表说明20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
年代 | 总译著 | 应用 科学 | 自然 科学 | 历史 地理 | 社会 科学 | 宗教哲学 文学艺术 | 英美 | 日本 |
1850-1899 | 567种 | 40% | 30% | 10% | 8% | 3.5% | 85% | 15% |
1902-1904 | 573种 | 10.5% | 21% | 24% | 25.5% | 11.3% | 16.8% | 62.2% |
A.领域更广泛,开始涉足社会科学
B.目标更明确,视角瞄向制度层面
C.效果更显著,掀起变法运动实践
D.方法更科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
有学者写道:“很多人相信,随着欧元区和美国经济的停滞,金砖国家正在获得更多的财富、专业技术、消费能力和政治影响力,并且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安排世界制度。在美国滞留不去的经济危机也被看作是美国霸权终结的开始和新强国出现的信号。”据此,该学者认为
A. 美国霸权世界的野心在逐渐消退
B. 金砖国家推动新的区域经济集团崛起
C. 多极化趋势有效抵制了霸权主义
D. 多元化经济实体促进多极化趋势增强
威廉·伊斯特利和罗斯·莱文撰文称,欧洲人在殖民活动中非正式的规范和文化、法律规范、政治制度、具体的技术等,在塑造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欧洲人,无论人多人少,也不管他们来自欧洲什么地方,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强大而积极的影响。该观点可以用来揭示
A. 殖民活动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欧洲殖民者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为目标
C. 欧洲殖民者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发展
D. 整个欧洲地区在当时处于世界最先进地位
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在给斯大林的信里说,中国的私人工业都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和推销它们的成品,需要银行提供贷款。这一时期私人工业对国家的依赖
A. 不利于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 为和平改造私营工商业准备了条件
C. 说明国家完全控制了私人工业生产
D. 体现出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二十世纪初,鲁迅在《随感录》中描述道:“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食肉寝皮’的吃人思想以至人道主义……都摩肩挨背的存在。”这主要说明当时中国
A. 西方文化成为主流
B. 中西各种文化在融合中碰撞
C. 封建腐朽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D. 各种腐朽思想在华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