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C.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 扩大理学家的知名度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
A. 重建儒学的信仰
B. 批判专制思想
C. 完善心学体系
D. 否定孔子的权威
朱熹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 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 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 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
瑟·赖特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 传统文化遭遇冲击
B.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西学东渐进程加快
D. 外来文明汉化明显
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A. 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B. 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C. 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
D. 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