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表明他的思想
A. 完全不同于先秦儒学
B. 融合道家、法家等思想
C. 突出人伦道德观念
D. 顺应“三教合一”潮流
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 佛教的因果循环
B. 法家的严刑峻法
C. 道家的无为而治
D. 儒家的天人感应
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
A. 荀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B. 援法入礼的思想主张
C. 儒家和法家思想趋于合流
D. 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墨子》
D. 《韩非子》
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这反映了孔子
A. 主张政治改良
B. 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
C. 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
D. 主张复古倒退
《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 道德教化
B. 兴办教育
C. 克己复礼
D. 礼法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