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

 

D 【解析】试题分析:解读材料,“不悉其行”的“行”指的的是品行,用了品行不好的官,就算得到应用的惩罚,但老百姓已经受苦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与其说是历史题,不如说是一个打着历史幡的语文阅读理解题。从表面上看这个题目与课标教材似乎无关,其实隐性考查学生对科举考试的理解和认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工程。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 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和发展

B. 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D. 工匠水平的高超

 

查看答案

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力图表达的是

A. 大臣地位不断削弱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

D. 官员管理日益规范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查看答案

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郡守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

B. 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

C. 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 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西周封邦建国是为了“控股政权”,其扩充“股份”的主要方是

A. 采取高度中央集权制

B. 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

C. 大封同姓诸侯

D. 对殷商方国形成包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