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 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 统治者注重用儒家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C. 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 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过不断改造创新,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这主要由于
A. 儒学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和要求
B. 儒家思想是古代最进步的思想主张
C. 佛、道与儒学较量后退出舆论阵地
D. 儒家吸取各派学说以适应统治需要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公)孔(子)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文化包容其他文明
B. 儒家思想在秦汉时期形成
C. 中国传统文化在变化中进步
D. 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这主要由于明代
A. 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 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 政治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17、18世纪中西文明有较大规模的交流,西方的宗教、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传播到中国,同时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制度也传到西方。这表明当时
A. 中国文明处于优势地位
B. 中国文明跟上时代发展潮流
C. 文明交流具有双向特点
D. 文明交流推动双方社会转型
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②分封制逐渐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
③逐渐由贵族政治过渡为官僚政治
④诸子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