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见“教训”是
A. 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B. 忽视民主与法制
C. 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D. 片面发展重工业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 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 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是
A. “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
B. 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
C. 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
D. 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民国时期,在大城市里,西服,旗袍流行而农村仍以粗布大衫为主;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而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在大城市里,妇女穿上了简洁的鞋子,而在农村大多数妇女仍是“三寸金莲”。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
B. 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
C.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斗争
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实业部电令各省从速设立实业司,以为各省实业管理机关。并指出实业为将来民国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护,未成者当事先筹划”。这反映出
A. “实业救国”思潮深入人心
B. 当时政府积极发展实业
C. 民族工业将成为主流经济
D. 实业有利近代经济转型
汉阳铁厂创办时,负责提供设备的英方曾提出化验煤焦及铁砂样品的要求,但张之洞却认为“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办一份可也。”结果由于设备与铁质不符,造成大量浪费。这说明
A. 外国资本主义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B. 洋务企业还不具备近代工业特征
C. 张之洞思想观念落后于同时代的国人
D. 洋务派仍然受天朝上国观念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