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 生产关系的变革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 金融资本的发展
下表反映了1937-1945年我国部分省份企业情况,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陕西 近代工业企业 | 云南 注册的工厂 | 贵州 官僚资本工厂 | 广西 注册的工厂 |
1937年10家 | 1937年42家 | 1937年2家 | 1937年3家 |
1942年385家 | 1945年226家 | 1942年27家 | 1942年292家 |
A. 是敌后战场的经济支柱
B. 主要由爱国人士为抗击侵略自发创建
C. 使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平衡
D. 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
1912年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服制法》,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该规定事实上反映了
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 B.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政府极力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A. 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 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 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下图反映的是美国1899年与1937年的工业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C. 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D. 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 工人运动的兴起
B. 城乡差别的扩大
C. 经济危机的发生
D. 垄断现象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