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1.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选取表中某一个时期或多个时期进行阐述都可以)

 

示例(以明清为例) 论题:明清时期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却最终走向闭关锁国,基本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 明朝时期,中国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西方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往来,对世界贸易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白银成为主流货币是证明这一点的有力证据。 但是随着中国逐渐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基本与世隔绝,也因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不同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在此,学生在回答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时,实际上是回答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然后还需要做相关的阐述,这种阐述包括原因、影响。如回答明清时期时,则需要指出当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然后需要对其作简要阐述,如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是从什么视角(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试分别从全球视角和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开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那个体系的目标就是通过贸易和制造业而不是改良和耕种田地,通过城市工业而不是通过农村各行业,来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足。但是,作为这些发现的后果,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这部分指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以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它们已变成不计其数、欣欣向荣的美洲殖民地的商品制造者,也成了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各国完全意义上的运输者和部分意义上的制造者。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商业体系“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并指出欧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材料三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摘自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简述国际贸易的发展是如何突破这两种阻碍的。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评论的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C. 万隆亚非会议成功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查看答案

2014年12月,奥巴马和古巴最高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宣布两国关系将恢复正常化,美国将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2015年7月20日,美古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而2016年3月,奥巴马访问古巴,成为自1928年以来,时隔88年后美国首位访问古巴的在任总统.这表明

A. 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

B. 危机使美国再次全球战略收缩

C. 全球化背景下对和平发展的强烈要求

D. 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开始行动

 

查看答案

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和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A. 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

B. 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

C. 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

D. 缓解了经济“滞胀”的局面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C.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 经济体制制约技术转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