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 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 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 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 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 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 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评价正确的有
①防止了武将夺权和地方割据
②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
③降低了政府办事效率
④造成了财政困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 分散宰相权力
B. 加强皇权
C. 加强军事实力
D. 增加财政收入
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人物 | 言论 |
王安石 |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
苏辙 | 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以夺富民之利 |
A. 青苗法
B. 保甲法
C. 均输法
D. 市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