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20世纪三...

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

A. 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

B. 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

C. 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相同

D. 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相同的

 

B 【解析】试题分析:两个战场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出现在1937年,应是1937年之前的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不选A。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内出现两种前途的斗争,很大程度上是以国共两党为代表,敌后战场发展成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故 B 项正确;在抗战前期,正面战场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而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不同阶段两个战场的战略地位不同,故 C 项错误;战略战术不同,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而正面战场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开展阵地战正面防御,故 D 项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两个战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被认为为1924年至1930年期间西欧各国关系之改善奠定基础的是

A. 《凡尔赛和约》

B. 《洛桑条约》

C. 《洛迦诺公约》

D. 《非战公约》

 

查看答案

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查看答案

英美法德四国在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似性,该相似性是指

A. 强调法制化

B. 突出渐进性

C. 体现彻底性

D. 推行混合制

 

查看答案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

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查看答案

阿莱霍·卡彭铁尔的长篇小说《消失的足迹》,人们将其比作现代版的《桃花源记》:作者心目中的美好境地往往都与“世”隔绝,模拟远古,物质简朴,人情融融,都受到“外界”临近的威胁,并在这威胁到来之前彻底消失。据此可知,《消失的足迹》应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黑色幽默”

D. 魔幻现实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