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2世纪的前半叶,当(南宋)朝廷刚迁都杭州的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2世纪的前半叶,当(南宋)朝廷刚迁都杭州的时候,该城的规模很可能与中国的其他省城相去无几。1126-1138年间,北方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数突然猛涨……尽管兴建了大量房屋,住房问题还是未能解除。13世纪中叶,城区已布满建筑物,街面和巷道互相接通……建筑用地极端缺乏,而人口又在增加,势必要求建筑多层的楼宇……鲍南丁的笔录有时说到10层的房子,有时每座房子居住10户人家。不管房屋是公产还是私产,租金都是按月交付。那些属于国家的房子由一个特设的机构——楼店务管理。我们不了解房租的数额,但既然房屋缺乏,而朝廷又屡屡颁令宽限交租的日期,就可以假定房租是沉重的负担。

——摘编自【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宋杭州出现住房紧张现象的背景及对策。

材料二当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这样从工场手工业和小生产向大工业过渡,并且这个过渡还由于情况极其顺利而加速的时期,多半也就是“住宅缺乏”的时期。一方面,大批农村工人突然被吸引到发展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里来;另一方面,这些旧城市的布局已经不适合新的大工业的条件和与此相应的交通。正当工人成群涌入城市的时候,工人住宅却在大批拆除。于是就突然出现了工人以及以工人为主顾的小商人和小手工业者的住宅缺乏现象。在一开始就作为工业中心而产生的城市中,这种住宅缺乏现象几乎不存在。例如曼彻斯特、布莱得弗德、巴门一爱北斐特就是这样。相反,在伦教、巴黎、柏林和维也纳这些地方,住房短缺曾经具有急性发作的形式,且现在多半还像慢性病似的继续存在着。

——摘编自恩格斯《论住宅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住房缺乏的特点。

材料三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四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1)背景:北方移民潮的猛涨;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突破坊市制的时空限制;农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促使大量农业人口脱离农业涌向城市(或经济重心的南移);建筑用地的缺乏;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 对策:政府鼓励建设高层楼宇;鼓励私人建房租房;政府建立公租房;设立管理机构;适当宽限房租等。 (2)特点:其生产是工业化的结果(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政府开始重视不够;传统政治中心住宅缺乏是普遍现象;住宅缺乏具有地区差异性;新兴工业城市基本无住宅缺乏现象。 (3)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 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 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1)背景:根据“北方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数突然猛涨”“城区已布满建筑物,街面和巷道互相接通”“建筑用地极端缺乏,而人口又在增加”概括得出;对策:依据材料“势必要求建筑多层的楼宇”“不管房屋是公产还是私产”“由一个特设的机构——楼店务管理”“朝廷又屡屡颁令宽限交租的日期”进行概括。 (2)根据“当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这样从工场手工业和小生产向大工业过渡”“这些旧城市的布局已经不适合新的大工业的条件和与此相应的交通”“在一开始就作为工业中心而产生的城市中,这种住宅缺乏现象几乎不存在”“在伦教、巴黎、柏林和维也纳这些地方,住房短缺曾经具有急性发作的形式”分析概括。 (3)第一小问,从材料里面概括基本上能得出答案,主要从两国具体的国情上进行思考根本目的。比较异同,相同点从政府作用、资金来源和关注对象上思考。不同点,使用的法律、保障的群体上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位学生在整理二战北非战场笔记时写了这样一段话:“1935年德国悍然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1942年蒙哥马利指挥库尔斯克战役,使北非战场发生转折。同年,美英联军实行代号为“霸王行动”的两栖登陆,1943年北非战事结束。”这段文字中表述错误的有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查看答案

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率就上来了。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天津港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 贯彻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 执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京津冀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推行

 

查看答案

唐朝时广东地区“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清时,出现了“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 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农作物产品逐步商品化

C. 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

A. 莫斯科战役

B. 库尔斯克战役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列宁格勒战役

 

查看答案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明确表示:“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临到毁灭的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反映出他

A. 领导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B. 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C. 坚定捍卫垄断资本集团既得利益

D. 决心把美国经济纳人政府的全面管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