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魏文帝)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杜佑《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1)演变:由德行,到门第,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2)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 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 (3)社会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概括。材料一“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体现的是察举制,其选官标准是德行;材料二体现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其选官标准是门第;材料三体现的是科举制,其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组织答案时,注意变化类设问的答题格式:由……到……。 第(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由材料一信息“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可得出在察举制中考试只是决定高下,并不决定取舍。材料三信息“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体现了考试在科举制中起到决定取舍的作用。这说明两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第(3)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社会原因由材料二和材料三可得出“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等信息。特点由材料信息可得出“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等。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查看答案

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 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

B. 事实上行使丞相权力

C. 草拟审批政令

D. 裁决军国大事

 

查看答案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有多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

①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

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见下图),对此表述恰当的是

A. 图①符合朱元璋真相

B. 图②符合朱元璋真相

C. 图①图②都毫无史学价值

D. 真相有待科学考证

 

查看答案

当年明月的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曾写道:“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朱元璋毁灭的“那个庞然大物”是为了(      )

A.废除宰相制度              B.建立内阁制度

C.打击勋贵集团              D.强化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所体现的本质问题是

A. 国家大一统

B. 皇权至上

C. 天人合一

D. 风水学成为主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