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根据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资料整理,反映了私营注册工业在国家全部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度变化情况。此示意图说明( )
A. 私营工业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新经济政策制约了私营工业发展
C. 非公有制经济受到了排挤和压制 D. 新经济政策的精神已被彻底抛弃
1926年斯大林在某报告中称: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当时,在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时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是依靠农业的,那么现在它却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对“新经济政策的第二时期”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延续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做法
B.为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C.苏联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D.以工促农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以下是《1923年和1929年苏联财政委员会人员构成比例表》,此表反映出该时期苏联
年份 | 人员构成比例 | |||
联共(布)党员 | 高学历者 | 文盲、半文盲 | 其它 | |
1923年 | 30.8% | 60.3% | 0.1% | 8.8% |
1929年 | 56% | 31.4% | 7.2% | 5.4% |
A. 高度重视苏维埃政权经济安全 B. 高等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C. 提高专业管理水平保障工业化 D. 干部的政治成分逐渐多元化
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轻、农投资分別增长了1.4倍、1倍、0.54倍。这说明
A.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
C. 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苏联经济 D. 个人崇拜左右国家经济体制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可以不触动小资产阶级包括农民经济资源而自行发展的思想无疑是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国家在这里的任务不是从小资产阶级生产者那里拿得比资本主义从他们那里拿得更少……而是……拿得更多。”为此,他主张实行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国家高度垄断的经济管理体制
C. 新经济政策 D. 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体制
美国一位作家两次访问访苏联,第一次给其印象是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苏联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年第二次访苏,该作家却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导致该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 苏联已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 B. 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复苏无望 D. 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