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记载的这一现象
A. 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
B. 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
C. 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
D. 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
北宋京西北路滑州白马县,立有一块重修古庙的布施碑,其上记载:“……口饼行黄立,磨行人潘贵,绳行王立从,食行邓顺,磨行人曹庆……同已了毕,谨书姓名上石。”材料反映北宋时期
A.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B. 官员盘剥工商业者的现象严重
C. 出现手工工场
D. 政府加强了对工商业的管理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 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 经济南移趋势明显
C. 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 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据东汉崔蹇记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的一幅是
A.
B.
C.
D.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 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缓和远东冷战态势
D. 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
A. 另起炉灶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