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迁移的高校约106所,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10余所高校仅迁1次。迁3次以上的约19所,迁4次的有私立东吴大学等8所,浙江大学迁校5次,私立铭贤学院迁校高达8次。迁校次数的不同反映了
A. 文化教育中心不断地西移
B. 对抗战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差异
C. 国民政府抗战的节节胜利
D. 日本侵华区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A.满足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
B.争取大多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
D.增强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实力
下面为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这一战争
A. 展现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景象
B. 表明中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C. 成为敌后抗战中的光辉典范
D. 推翻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
陈独秀在1923年1月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写道:“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更不用说了。”这种认识
A.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B. 科学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C. 认为党的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工农运动
D. 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太平天国立国之始就开科取士,其后制度日备,有会试、乡试、县试等,而且录取颇宽。这说明太平天国
A. 注重宣扬儒家传统文化
B. 政权性质日趋封建化
C. 缺乏新政治体制的建设
D. 注重扩大人才的储备
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A. 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B.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 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