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从两汉到明清,“封建”藩王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始终镶嵌在单一制的大一统帝国内,时断时续地与中央集权制并存着。下列对这一阶段藩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封建”藩王更多的时候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B. 藩王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分封诸王
C. 从总体看藩王越来越难以撼动中央君主的权威
D. 从总体看藩王越来越失去对地方政治、经济的控制权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中国古代对监察官任职资格有严格要求,不仅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和丰富的为官经验和优异的治绩,还要求监察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宋代就曾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否则不选。这些规定的直接意义是
A. 保证监察官的素质能担当重任
B. 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C.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和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坤。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剧名犯了错误,其理由最有可能是
A. 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 宰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不符合史实,会误导观众
C. 刘墉既不是驼背,宰相也不是他,所以剧名错误
D. 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