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
 

建威”“扬武舰实习
 

1877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6分)

 

(1)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 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洋务运动兴起,创办海军、兴办新式教育。(6分) (2)进步: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 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5分) (3)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 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6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一“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可以直接看出严复参与了洋务运动的创建海军和近代教育的实践活动,再联系洋务运动政治和文化背景就可以得出题目的答案。 (2)着重理解“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这里的“标”是指学习、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本”是指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严复的主张是技术和教育并重,重在教育。 (3)本题主要考察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中所涉及的时间段(19世纪中后期)范围内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状况、经济基础、思想状况等角度概括其客观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名师点睛】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态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维新派代表了资产阶级的上层,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变法维新,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严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西欧近代的思想和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以以往的人文、科学、理性的成就为基础的。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地批判。他指出,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材料三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的影响并没有随着18世纪甚至19世纪的结束而消失。伏尔泰和潘恩的著作至今仍有影响,仍鼓舞着生活在普遍的状况和制度跟早先哲人们与之斗争的状况和制度相似的国家里的人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举例说明“以往的人文、科学的成就”是如何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的。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依据材料指出“他”的思想主张。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早先哲人们与之斗争的状况和制度”有何相似之处?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查看答案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以及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

A. 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

B. 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

C. 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

D. 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查看答案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 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 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查看答案

《新青年》第1卷发表的易白沙《述墨》一文说:“周秦诸子之学,差可益于国人而无余毒者,殆莫如子墨子矣。其学勇于救国,赴汤蹈火,死不旋踵(面对死亡也不后退),精于制器,善于治守,以寡少之众,保弱小之邦,虽大国莫能破焉。”其目的在于

A. 利用墨家思想猛烈抨击儒家思想

B. 唤醒国人对国家危亡的关注

C. 规劝青年树立爱国致用的人生态度

D. 反对否定传统文化的主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