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富论》两种译本的比较 材料二梁启超1902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富论》两种译本的比较

材料二梁启超1902年发表《绍介新著(原富)》中说:“其文笔太务渊雅,刻意模仿先秦文体,非多读古书之人,一翻殆难索解”。l903年在他发表的文章中,又再次提到该书:“然乡曲学子,得读之者百无一焉,读之而能解其理者千无一焉,是岂不可为长太息也。”夏曾佑在l903年写给严复的信中也说:”《原富》前日全书出版,咋已卖馨,然解者绝少,不过案头置一编以立懂于新学场也。”当代学者俞政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原富》在20世纪初期的境遇,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曲高和寡”。

——摘编自赖建诚《亚当·斯密与严复:<国富论>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严复《原富》的翻译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原富》在中国出现文中境遇的原因。

 

(1)特点:用文言进行翻译,文字简洁典雅;对原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存在误译和扭曲。原因:中国书面语与口语截然两分的传统;尚未形成严格的翻译规范;为了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严复自身知识和视野的局限。 (2)原因:文言翻译造成阅读难度大;此书在当时的印量较少;时人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较少,造成此书的理解难度大;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当时的中国不利;当时中国的经济急需政府的引导;当时国人更关注政治救国。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严复《原富》的翻译特点要从语言的形式、翻译的内容、是否存在错误的翻译等方面进行概括,例如,严复《原富》的翻译从语言形式上来看就是翻译成了文言文,至于原因要从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翻译规范没形成以及严复个人的因素等方面分析。 (2)材料中的 “生不逢时,曲高和寡”概括了《原富》在中国出现文中境遇的原因,要从文言文本身就难懂、中国人不懂西方的经济学说、国人更关注的是救亡图存、政治救国等多方面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1899年

1902年﹣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B. 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C. 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D. 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查看答案

陈独秀指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

A. 民主共和之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B.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C. 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D. 只有解放民众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立宪

 

查看答案

王韬《易言跋》:“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郑观应《危言新编》:“庶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而非孔孟之长经也。”这表明二人

A. 否定在中国进行政治体制变革

B. 排斥西方社会自由平等的民权理论

C. 与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主张趋同

D. 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根本对立

 

查看答案

1766年卢梭在法国受迫害而赴英国避难,其间帮助他的英国人休谟误会不断。休谟写成《对卢梭休谟之争的真诚又简略的描述》并在熟人间传阅,但这事很快就有私人事件演变为影响广泛的公共事件。休谟对此评价道:”一个私人事件,我只告诉一个朋友,竟能传遍王国,英国国王向法国国王宣战,也不会比此事更快成为话题。”这反映当时:

A. 英法两国竞争激烈

B. 法国启蒙思想影响深远

C. 英国人民缺乏理性精神

D. 英国的公共舆论存在缺陷

 

查看答案

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人们都喜欢拿处于同一时代的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这是因为王阳明

A. 敢于公开挑战孔孟正统思想

B. 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C. 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寻找“理”

D. 强调先知后行提升自我修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