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题材,你处理的是什么题材,你画出的画还可能是圣母玛利亚。但是你想到的,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理性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人性中。”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开始于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宗教改革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 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 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 比值平等高于数量平等
D. 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明确提出了“哲学王”的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柏拉图提出这一思想的背景是
A.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
B. 雅典民主正处于鼎盛时期
C. 雅典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彻底完成
D.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 理念是万物本源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 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 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 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 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下表为古希腊思想家认识世界的历程(摘选)
时间 | 思想家 | 观点 |
约公元前9世纪 | 荷马 | 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
公元前6世纪 | 阿那克西曼德 | 万物的本原是自然,人应该顺应自然 |
公元前5世纪中叶 | 普罗泰格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公元前5纪后期 | 苏格拉底 |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公元前3世纪初 | 芝诺 | 自然界、人及人类社会都产生于最高的理性 |
这一历程表明,古希腊思想家
A. 认识世界的视角从神到人
B. 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C. 逐渐忽视信仰和放纵私欲
D. 历来重视探索人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