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 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 否定信仰上帝

C. 认为《圣经》应该是至高无上

D. 挑战教会权威

 

D 【解析】试题分析:比喻反映了经过宗教改革后,教徒和上帝之间的联系没有教会这个中介存在,教阶制度并未被废除,宗教仪式仍然存在,只是略有简化,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后教徒“直拨上帝的热线”说明他们与上帝直接对话,他们仍然信仰上帝,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到《圣经》,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后教徒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会作为中介的作用,因此是对教会权威的挑战,故D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 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 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C. 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 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查看答案

“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题材,你处理的是什么题材,你画出的画还可能是圣母玛利亚。但是你想到的,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理性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人性中。”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开始于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宗教改革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 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 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 比值平等高于数量平等

D. 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查看答案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明确提出了“哲学王”的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柏拉图提出这一思想的背景是

A.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

B. 雅典民主正处于鼎盛时期

C. 雅典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彻底完成

D.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 理念是万物本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