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 “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古代有位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 董仲舒
B. 陆九渊
C. 孔子
D. 朱熹
“仁政”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 韩非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