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设立“四百人会议”
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代
A. 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 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C. 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 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据《晋书》记载: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材料反映出当时
A. 品行端正又有真才实学的人容易出任高官
B. 监察官员有一定的独立性
C. 选拔人才时注重对人物的品评
D. 注重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中撰写秦汉至明清的经济时出现模式化体例,分别依次叙述了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土地赋役与租佃制度和商品货币经济的状况。这是因为中国古代
A. 严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 农业经济的稳定性较好
D. 农业经济发展领先世界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 秦朝的三公九卿
B. 汉朝的“中朝”
C. 隋唐的三省六部
D. 宋朝的枢密院
西周时期,农官对劳动者进行严密监管;春秋战国时期,农官对劳动者的监管放松。这表明
A. 统治者对农业重视程度下降
B. 农官的职能发生实质性变化
C. 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D. 农业管理制度出现了倒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