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中国近代某学堂制订的学员课程计划。据此判断这类学堂最早创立于
A. 鸦片战争期间
B. 洋务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清政府下令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救济灾荒均以国家为主导,以免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到了光绪初年,来自江浙等东南沿海的地方绅士,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这说明
A. 民间救灾开始居主导地位
B.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 政府的救灾政策发生变化
D. 晚清中央权威趋于衰弱
明中叶以后,地方官府所制定的集市日渐次频繁,间隔缩短。江南有许多乡村市集,也都超越了定期市的阶段,如苏州昆山县的半山桥市,“民居辐辏,朝夕为市”。这反映了当时江南
A.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B. 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C.工商市镇日渐兴起
D.生活现念发生转变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需要大量劳力
B. 适时增加肥力
C. 提倡精耕细作
D. 善于积累经验
《礼记·乐记》中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这最能说明礼乐制度
A. 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
B. 以礼乐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
C. 成为维系西周统治的重要制度
D. 礼中有乐,烘托崇高和谐的氛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危机与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