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

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

A. 春秋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感应

D. 君为臣纲

 

C 【解析】根据题干“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等信息可知是天人感应学说,C项正确。春秋大一统是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大统一,与题干天人感应不符,排除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控制、约束其它学派的发展,不让它们与儒学共同发展,与题干天人感应不符,排除B。D项是三纲五常思想,与题干天人感应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理解题干关键信息“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等是解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甲--儒,乙一法,丙—道

B. 甲--儒,乙—道,丙—墨

C. 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D. 甲—道,乙一墨,丙--儒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其思想属于

A. 强调赏罚的法家思想

B. 提倡无为的道家思想

C. 提倡道德的儒家思想

D. 主张选贤的墨家思想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世纪的学者把政治学和道德、神学密切结合起来,认为国家是适应人的社会天性要求的产物。而人和人的天性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上帝才是国家和政治权威的创造者和主宰。
    马基雅维利1469年出生于佛罗伦萨,七岁入学,曾在佛罗伦萨大学受到人文主义学者的古典文学的训练。马基雅维利参与了当时意大利各城邦之间的战争,虽然自己喜爱共和政体但深感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统一和拯救当时的意大利。他的《君主论》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认为人与人之间经常为追求权利和财富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书中提到:“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

在人类思想史上,还从来没有哪部著作像《君主论》这样,一面受着无情的诋毁和禁忌,另一面却获得了空前的声誉。他对人性的假设无法容于基督教文化下的社会,但在他所开启的“人造国家”的理念由霍布斯系统化之后,开创出了近代的政治理论的新篇章。
                            ——摘编自毛里齐奥·维罗利《马基雅维利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问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战前(甲)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所属近东部分地区、(乙)德国所属非洲殖民地、(丙)德国所属西南非和太平洋诸岛,均由国际联盟委任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进行统治。被统治的殖民地称为委任统治地,受委任进行统治的国家称为受委任国。受委任国的任务,对甲类委任统治地,是给予行政“指导及援助”;对乙类委任统治地,是根据所规定的条件将其作为单独的领土担负地方行政责任;对丙类委任统治地,是按照各种保证将其作为自己领土的组成部分加以治理。在形式上受委任国与委任统治地是一种“保护”关系,受委任国对国际联盟负责,须就委任统治地之情况向行政院提出年度报告。

——摘编自于敬华《维护殖民统治的新形式——委任统治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委任统治制度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委任统治制度。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及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