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
A. 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的正常私欲
B. 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
C. 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
D. 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
陈独秀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为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为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这表明陈独秀
A. 不愿公开反对儒家思想
B. 混淆了孔子和孔教的区别
C. 主张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为科学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许多新词,如参议院、众议院、总统、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这表明魏源
A. 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关注西方新知识、新技术
D. 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近代以来,民间及公文用语中“夷人”“夷酋”等每每可见。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中规定,“自不得提书夷字”。“夷”的使用自此受到限制。这反映出
A. 清政府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清政府向近代化国家转变
C. 清政府开始向西方学习
D. 清政府的对外观念发生变化
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A. 儒学在汉代已成为传统文化的单一思想
B. 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C. 各级教育都以传授道家思想为主
D. 黄老之学的政治功能得以彰显
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
A. 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
B. 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C. 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
D. 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