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初分封而建的晋国,在春秋晚期曾发生了“三家分晋”的故事。观察下图,晋国位于
A. ①
B. ③
C. ⑤
D. ⑥
《三字经》中讲到:“夏(禹)传子(启),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主要反映出在夏朝出现了
A. 社会等级制度
B. 内服外服制度
C. 王位世袭制度
D. 财产私有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着欲自离,臆度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概括粱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进一步看,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更像是“两条线”:在一条线上人们努力地追求制度的变革;而在另一条线上人们在不断地折腾“文化”,不断地在“西化”与“反西化”之间反复
——摘自秦晖《“西化”“反西化”还是“现代化——太平天国、义和团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三阶段”或者“两条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署往寒,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为下天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校。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理又被称为“新儒”,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3)材料三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的这段言论突出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A. 民权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主主义
D. 民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