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
A. 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B. 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C. 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D. 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这说明汉武帝时
A. 内侍干政,威胁皇权 B. 崇尚黄老,清静无为
C. 倚重近臣,削弱相权 D.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秦汉三公九卿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
C. 元朝的行省制度
D. 明朝的内阁制度
“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趋炎附势,贪图贿赂,定品不实,使得选举腐败,世风颓废”。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一做法
A. 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B. 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经验
C. 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
D. 正确吸取了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往往意味着“国色”的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看似简单的黑、红、白、青、黄更替背后,是一种影响了中国王朝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反映出:
A. 儒学宣扬以德治国
B. 君权神授深入人心
C. 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D.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