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 )
A. 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B. 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C. 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
D. 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
汉代京师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洛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在当代不仅京师,一些名都和郡县也都设有市。下列关于汉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
②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
③政府开始鼓励商业发展
④商品分区排列和出售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都)从此出。”这说明嘉定
①棉纺织业发达
②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
③小农经济瓦解
④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法国学者费奈隆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时说道:“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所有的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B. 演说辩论缩短了决策时间降低了决策失误
C. 缺乏法制规范的民主容易被浮华形式误导
D. 专业人士管理国家促进了雅典文明的辉煌
“梭伦建议取消掉所有市民的所有债务,不光是市民所欠公债,也包括市民之间的私债,这样既能重新给已经成为奴隶的那些人自由,也让所有财主取消掉了他们之间的烂账。”对材料评价准确的是
A. 解放奴隶,基本铲除贵族特权
B. 取消烂账,彻底消除城邦矛盾
C. 废除债奴制,有效缓和社会矛盾
D. 解放劳动力,加快资本主义发展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
A摧毁了门阀政治 B扩大了政权基础
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