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A.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 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
C.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D.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A.
B.
C.
D.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A. 表明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B. 说明内阁参与决策,有决定权
C. 体现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
D. 反映内阁地位上升,威胁皇权
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十张面孔》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
A. 宫廷内部的森严等级
B. 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C. 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
D. 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
北宋初期,行使检察职能的御史大夫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B.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C.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
D.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
A. 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
B. 符合潮流具有历史进步性
C. 有拉拢世家大族维护统治的目的
D. 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