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之后,有些地区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贫困农户不得不出卖刚分得的土地。毛泽东认为:为了防止少数农户又走向贫困化,为了阻止农民卖田卖地,唯一的办法就是搞合作化。这里的“合作化”是指
A.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 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包产到组、包产到户
D. 开展大规模城市化运动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描述道:“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旗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对材料中所说的“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描述准确的是
A.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B. 多极化趋势出现
C. 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D. 多极化格局形成
“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雇佣了25万失业男靑年投入植树造林工程中去。到1942年时,造林大军增加到275万人,这个计划可谓一箭双雕。”对材料中“一箭双雕”的含义理解有误的是
①扩大了救济面
②保护了环境
③减少了政府支出
④消除失业现象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 苏维埃俄国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B. 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经济的包围封锁
C. 苏俄人民强烈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失去了公平性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
A. 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工业
B. 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 轻工业比重大,重工业基础薄弱
D. 只受到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下表为1895—1911年间,江苏开办的140余家民族工矿企业信息表,这表明
创办者身份 | 企业数量 | 资本额占比 |
官僚、士绅 | 47家 | 67% |
买办 | 7家 | 7.2% |
其他(包括地主、商人、 手工工场主等) | 89家 | 20% |
A. 民族企业投资主体多元
B. 甲午战争后民族企业幵始出现
C. 买办创办的企业规模最大
D. 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