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说:“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

董仲舒说:“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这表明他

A.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将“刑”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

C.强调德政,反对严刑峻法

D.尊重天道,强调以德治国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董仲舒将“刑”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 主张民贵君轻

B. 维护统治秩序

C. 强调层层分封

D. 体现以德治民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查看答案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查看答案

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种变化体现了

A. 儒家主张礼法并施,一视同仁

B. 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C. 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 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

 

查看答案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

A. 法家、儒家、道家

B. 儒家、墨家、道家

C. 儒家、道家、法家

D. 儒家、法家、墨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