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女传·母仪传》又记述,卫定公(公元前58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女传·母仪传》又记述,卫定公(公元前588—前577年在位)的夫人定姜,为儿子娶妇后,儿子不幸早亡,媳妇又没有生孩子,所以在她服丧三年后,便劝儿媳妇改嫁,还“自送之,至于野”。

—— 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正史中所载烈女数(下图)

材料三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子,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

—— 李贽《答以女人学道见短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遇了何种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正史中所载烈女人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1)现象:女子没有受到伦理观的严格约束。(2分)因素:春秋时期,社会风气较为宽松;国家四分五裂。宗法制走向崩溃。(3分) (2)变化:总趋势是日趋增多,特别是元明时期增速较快。(2分)成因:宋明理学的影响;封建统治者对思想的禁锢。(3分) (3)主张:男女有同等的认知能力,应享有平等的权利。(2分)评价:李贽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成为反封建专制的思想先驱。(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提到,卫定公(公元前588—前577年在位)的夫人定姜,为儿子娶妇后,儿子不幸早亡,媳妇又没有生孩子,所以在她服丧三年后,便劝儿媳妇改嫁,还“自送之,至于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女子没有受到伦理观的严格约束。至于原因,学生需结合知识作答,春秋时期,社会风气较为宽松;国家四分五裂。宗法制走向崩溃。 (2)本题材料提到,从汉到明,烈女数量总趋势是日趋增多,特别是元明时期增速较快。至于其原因,需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宋明理学的影响;封建统治者对思想的禁锢。 (3)本题材料提到,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子,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的思想主张有男女有同等的认知能力,应享有平等的权利。至于评价,学生需归纳:李贽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成为反封建专制的思想先驱。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和李贽思想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的重点之一。理学的影响应该从消极和积极方面分析,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促进科技的发展。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和清代戴震等。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主张个性的自由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查看答案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

A. 指明内阁成员无宰相之名实

B. 批评太监干政

C. 指明内阁成员只是批答奏章

D. 批评皇权过重

 

查看答案

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 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 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 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查看答案

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

A. 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

B. 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

C. 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D. 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

 

查看答案

南宋官员叶适以“功利之学”反对朱熹等理学家提倡的“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这反映出

A. 理学有性理空谈倾向

B. 叶适否定了“格物致知”

C. 南宋后儒学无实用性

D. 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