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了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了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时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材料三: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观点对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分)本质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保护小农经济,稳定农业赋税,巩固统治;割裂农工商的关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阻碍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2)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明朝中后期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明清统治者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在这种政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清中期出现人口膨胀现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 (1)材料一反映出的苏州纺织业的社会现象,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归纳出“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以及材料总体反映出的纺织业发达等方面来回答。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联系所学可知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根据材料二中的“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可知是重农抑商的观点。联系所学,可以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以及割裂农工商的关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等方面来分析。 (2)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人口膨胀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等信息分析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A. 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B. 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

C. 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D. 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查看答案

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

A. 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

B. 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

C. 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

D. 保证了小农生产稳定

 

查看答案

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

①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② 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③ 带来环境污染

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有历史学家指出:“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此变化源于(   

A.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

B.“海上马车夫”荷兰沟通世界

C.蒸汽轮船用于远洋航行

D.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海上探险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

A. 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 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 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