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 (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 【解析】 (1)由材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可见孝文帝庙号改革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由材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可见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由材料“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可见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由材料“庙号改定后……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可见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 (2)由材料“宗有功、祖有德”和“儒家礼制”,可见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是要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而原先草原部落享有政治军事特权,现在庙号与爵位改革相结合,是要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回答:概括指出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了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时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材料三: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观点对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A. 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B. 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

C. 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D. 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查看答案

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

A. 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

B. 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

C. 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

D. 保证了小农生产稳定

 

查看答案

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

①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② 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③ 带来环境污染

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