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票证种类繁多,有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鱼票、肉票…...

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票证种类繁多,有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鱼票、肉票……那时的人们可谓视票证为“俞根子”,称之为“票证时代”。这个时期的中国

A. 人们生活水平总体差距不大

B. 个人崇拜思想盛行

C. 绿色军装成为最时尚的服饰

D.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A 【解析】试题分析:票证时代按人口定量发行各种票证,专用购买东西。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保障了百姓的基本生活,故A项正确;票证与个人崇拜无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文革”期间,绿色军装成为最时尚的服饰,故C项错误;20世纪五十年代,“一五”计划的推行,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经济发展迅速,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新中国初期的社会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6年某县人均分配口粮401.6斤,现金42.85元,1963年人均分配口粮85.6斤,现金13.15元。造成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生活资料

B. 生产出现大倒退,经济水平下滑

C. 人口生育高峰造成人口急剧膨胀

D. “大锅饭”浪费了大量的粮食和其他财物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

A. 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

B. 使用机器生产,产品供应皇室和贵族

C. 主要存在于建国后的1949---1953年

D. 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情况,该图反映了

A. “一五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

B. “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比重明显上升

C. 中共八大路线的贯彻使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D. 计划经济的实行导致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

 

查看答案

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1850年

1887年

1914年

1936年

1949年

人口数(千人)

414699

377636

455243

510789

541670

人均收入(元)

43.8

35.9

41.22

50.51

34.98

 

 

A. 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 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C. 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 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查看答案

1872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

B. 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

C. 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

D. 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