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
B.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 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 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 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D. 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经济统计表
时间 | 农渔 | 工矿业 | 商业运输 | 房租 | ||||
万镑 | % | 万镑 | % | 万镑 | % | 万镑 | % | |
1801年 | 7550 | 32.5 | 5430 | 23.4 | 4050 | 17.5 | 1220 | 5.3 |
1811年 | 10750 | 35.7 | 6250 | 20.8 | 5010 | 16.6 | 1720 | 5.7 |
1821年 | 7600 | 26.1 | 9300 | 31.9 | 4640 | 15.9 | 1790 | 6.2 |
1831年 | 7950 | 23.4 | 11710 | 34.4 | 5900 | 17.4 | 2200 | 6.5 |
——根据【英】查尔斯《技术史》绘制
从材料中提取任意两项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每项信息进行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据<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自耕农是秦汉以后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极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第五十九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孟子·滕文公下》设想的井田制中“公田”和“私田”的含义。试分析《宋史·食货志》中的这一规定是否必然产生大量的流民现象?
(2)结合材料二分析秦汉以来国家历来“积极培植自耕农”的原因。“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小农经济都“尤为关注”,为什么古代政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耕农“经常分化”的现象?
阅读下列有关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统计表(1750---1900年),不能准确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 |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1900年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印度 | 24.5 | 19.7 | 17.6 | 8.6 | 2.8 | 1.7 |
英国 | 1.9 | 4.3 | 9.5 | 19.9 | 22.9 | 18.5 |
美国 | 0.1 | 0.8 | 2.4 | 7.2 | 14.7 | 23.6 |
A. 两次工业革命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18世纪以前,中、印生产力水平高于英美
C. 制造业中心有向北美转移的趋势
D. 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工业增长率高于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