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
A摧毁了门阀政治 B扩大了政权基础
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 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一支6000人的队伍勤王。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晋因国内乱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说明
A. 周王权威开始削弱
B. 齐国当时实力最大
C. 宗法分封制受冲击
D.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A. “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
B. “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
C. 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
D. 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历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A. 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
B. 陪审法庭是雅典的司法机关
C. 雅典体制优越于斯巴达体制
D. 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的内容是
A. 科举制度地主经济
B. 专制皇权商品经济
C. 官僚政治地主经济
D. 封建割据商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