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授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这段史料反映的实质是
A. 禹大公无私,把王位传给大家信任的人
B. 启取得统治地位依靠的是宗法关系
C. “家天下”制度的开始
D. 当时贫富差距很大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文化总会打上时代的印记。人文环境、政治变革以及经济发展无不反映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宋】张择端
材料二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1)有学者认为“宋文化明显的具有务实性、普及性等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学、艺术角度举例说明此观点,并分析宋代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大学问。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
——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
18世纪的欧洲曾兴起一股“中国风”,在建筑、园林、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中都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当时有些欧洲人说,中国风格已控制了欧洲的园林、建筑、不久恐怕连基督教堂上的装饰也将加上金龙和宝塔了。材料现象反映了
A.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B. 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C. 西方尊中国为“天朝上国”
D. 中西科技差距日益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