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太宗说,“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材料反映了...

唐太宗说,“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材料反映了唐代尚书省

A. 组织整齐严密,是各机构的典范

B. 在中枢行政机构中位高权重

C. 掌侍进奏表章、草拟诏旨制敕

D. 经常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拟圣旨

 

B 【解析】从“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可以看出尚书省在唐代具有极高的地位,决定了唐代中枢决策的方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出组织整齐严密;C选项不是尚书省的职责;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辟举制是汉代人才选拔制度的一种,即由皇帝或地方长官选拔人才。被辟举的人,总称之为举荐者的故吏(也称门下),故吏一经辟置即同家臣,称长官为府主、举主,为其效劳,甚至生死相依,同患共难。故吏与府主的出现

A. 拓宽了人才选拔范围

B. 发展了贵族宗法制度

C. 稳固了封建人伦秩序

D. 催生了魏晋门阀士族

 

查看答案

《通志·氏族略》记载:“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姓与氏都是贵族专有的法权符号

B. 姓与氏的区分是为了强化宗族认同

C. 姓与氏的产生旅于分封制的实行

D. 姓氏合而为一反映了贵族阶层壮大

 

查看答案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国国君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逐步削弱世卿的势力,大都采用……因能授官的办法委任职官,添设爵位,招徠四方贤能,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制度。齐、赵、魏、韩等国首先设立了作为“百官之长”的“相”,同时又相继设立了将军之类为武官之首,文武逐渐殊途。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官制变化也不一致,楚国变化较少,秦、燕变化较晚。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在明清两代,不论在政治体制,君主进一步集权,皇权和皇位继承,上下各级之间和各不同部门之间职、权、责的划分,各类典章制度的增删修订等方面,还是在行政、军事、法律、监察、人事、财政、文教等各种单行制度方面,都有着反映自己时代和统治特点的重要发展。明清两代统治集团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以前历代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要的权衡取舍,进行多方面的具体修正和补充,建立了一些新制度,也健全了一些旧制度,使之更加完备周详。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官僚制度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官僚制度的特征及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官僚制度的修正和补充有何突出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

代表人物

命运

秦国

吕不韦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东汉末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的官员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以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上述制度:“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解决材料一产生的问题,唐、宋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解决措施?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简要分析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治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