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战国“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洪秀全“毁孔庙,焚烧儒家经典”,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
B.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空间
D. 文化氛围由活跃转为沉闷
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为人负有“仁民爱物”、善待自然的伦理义务。这些观念
A. 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
B. 属于农耕经济的产物
C. 受到天人感应说影响
D. 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
先秦时期,某学派提出“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该思想属于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
A. 重视思想教化使人向善
B. 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C. 推行仁爱缓和社会矛盾
D. 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天理流行,……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能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列举孔子思想“保守方面”的表现。
(2)“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职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宋代的理学被成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三作者提出了哪些新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