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

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

A. 说明了知识是生存之本

B. 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

C. 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D. 表明他反对希腊民主制度

 

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苏格拉底对知识的尊崇,他认为知识可以转化为道德,这样就可以增强个人的理性,防止个人私欲膨胀,这样个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故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B项正确。“知识是人类生存之本”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C项错在绝对化,苏格拉底不否认人的地位和作用,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这一观点

A. 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B. 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C. 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D. 否定宗教神话的作用

 

查看答案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查看答案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查看答案

元代学者郭守敬辑选了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的启蒙读物,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元曲伦理剧寓教于乐,《晋陶母剪发待宾》褒扬诚信道德、《赵氏孤儿大报仇》赞颂忠良仁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挞伐贪财嗜利。这反映出元代

A. 文学艺术以教化为主要追求

B. 儒家伦理走向通俗化普及化

C. 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

D. 儒学地位依赖民间力量维护

 

查看答案

“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在此,王阳明

A. 主张“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B. 关注核心问题是“得”与“失”

C. 重申了“理”是万物的本原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内心求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