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

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A. 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

B. 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C. 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D. 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份

 

A 【解析】根据题干“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可知,孙中山认为先实现国家富强再实现民族独立,即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A项正确。题干不是强调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排除B。C项中的首倡与题干时间“1921年6月”不符,排除。题干强调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且题干没有涉及中共革命纲领,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需要掌握民生主义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分析理解即可知道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抛弃了“中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现代学科范畴。这反映出

A. 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

B. 西学冲击了中国人认知思维

C. 中国学术分类体系渐趋成熟

D. 中国传统儒学发展陷入困境

 

查看答案

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 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 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    B. 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

C. 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    D. 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

 

查看答案

陈独秀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亊也。”由此可知,陈独秀

A. 以民主科学作为反对尊孔复古的武器

B. 主张政治革命、文学革命与伦理革命并重

C. 视儒学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

D. 冲破传统道德礼教的朿缚,倡导女性解放

 

查看答案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查看答案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在幕后积极操作君主立宪制

B. 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

C. 顺应革命潮流推进社会的变革

D. 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变法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